十一前,媽媽打電話告訴我,保姆換了。原來的保姆當奶奶了,要回去帶孫子,又經人介紹了一個保姆。媽媽介紹了一下保姆的情況:她是壩上的(壩上即為蒙古高原),孩子在縣里上學,男人在縣城打工,她在縣城照顧老公和孩子,這個保姆干凈勤快還很暖心。看來媽媽對這個保姆還是很滿意的。
十一假日,我回到老家,保姆正和媽媽買菜回來。保姆穿得干凈得體,不像是個農村人。
媽媽對保姆說:“這是家里你四哥,剛從鄂爾多斯回來。”保姆親熱地叫了聲:“四哥回來了。”雖然初次見面,卻像是自家妹妹一樣。
保姆開始做飯,只一小會兒的功夫,便端上來四個炒菜,有我喜歡吃的土豆絲。那土豆絲切得像是火柴棍兒一樣刀工上乘,味道也不比飯店的差。
媽媽指著保姆說:“五丫頭在飯店干過呢。”
我問保姆:“你叫五丫頭?”
保姆笑而不答。媽媽說:“她像自己的丫頭一樣,我便按咱家丫頭排名,叫她五丫頭。”
五丫頭把父母安頓好,盛飯盛湯,然后才坐下來吃飯。
用飯結束了,五丫頭收拾洗碗筷。
“姨,我想和您商量個事兒”五丫頭有點兒不好意思。
“五丫頭,有啥事直說”媽媽說。
“中秋節了,我想回壩上老家看看父母,給父母送幾斤月餅,幫父母收收地,和您請幾天假。早想跟您說,怕家里離不開我,現在四哥回來了,家里有人了,我才對您說。”五丫頭說。
“行呀。”媽媽說,“我正想和你說這個事兒呢。過節了,你媽不吃上你送的月餅,你吃月餅也不香。你四哥回來了,我正想放你幾天假讓你回家看看父母呢,你四哥回來八天,你也回去八天,你的工錢一分不少,現在就給你開支。”媽媽把早已經準備好的兩仟塊錢拿出來,遞到五丫頭手中。
五丫頭接過錢,數出五張票子說:“這個月少要點兒吧。”媽媽說:“就這樣吧,過節用錢呢,給你媽媽買幾斤羊肉吃。”五丫頭說:“好吧,替我爹媽謝謝您!”
五丫頭要回去了,媽媽把我帶回的月餅拿出來,遞給五丫頭,讓她帶回去給她父母。五丫頭接過來,連聲說著謝謝。
媽媽說:“告訴孩子,學校不補課時,就來奶奶家里吃飯,孩子愛吃肉,給他燉排骨”。
再見到五丫頭,是七天后。我要去上班的早上,她乘早班車來和我“交班”。她黑了許多,一臉憔悴,可見這些天干了不少農活兒。
五丫頭說:“四哥放心吧,我會照顧好老人的”。我說:“我放心,辛苦你了。”
我有什么不放心呢?善良的東家以誠相待將保姆當成兒女對待;善良的保姆盡職盡責將雇主當父母對待,這不就是幸福家庭和諧社會嗎?
責任編輯:孫敏